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发帖
首页红包中心
系统
6天前
系统
7天前
系统
7天前
系统
7天前
系统
7天前
系统
12天前
系统
12天前
系统
24天前
系统
24天前
系统
25天前
系统
25天前
系统
25天前
系统
25天前
系统
25天前
系统
25天前
系统
26天前
系统
26天前
系统
26天前
系统
26天前
系统
26天前
系统
26天前
系统
26天前
系统
26天前
系统
26天前
系统
27天前
系统
27天前
系统
27天前
系统
28天前
系统
28天前
系统
28天前
查看: 486|回复: 37

[散文随笔] 【醉言醉语】回家的日子

[复制链接]
亲密认证0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22-11-7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醉客老唐 于 2022-11-7 13:27 编辑

IMG_20190501_111151.jpg
回家的日子
文/醉客老唐
01

    眼见着小长假临近,回家的心像着了火。
    我的家在辽西的一个贫困小村,那里居住着一百多户人家、五百多口人,其中九成以上的人口都是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农民,而且百十年下来因为少有外来人口的迁入,各家各户之间基本都是亲戚。我的父亲因为当年积极响应支援贫困地区的号召,刚满十九岁便从千里之外的大城市来到这个小村支教,并把余生奉献在了村里,我们家就成了村里绝无仅有的半非农业户,在这个村里也算家喻户晓。
    小村不大却分成前街和后街,前街的四十几户人家毗邻八角山,后街的五十几户紧挨着农田。所谓的街,无非四五米宽,从村子中间东西向穿过的一条土路,自然隔出了南北向的两片居住地。街的两侧随了每户人家的喜好,间距不等地种植了许多北方特有的槐树、榆树和杨树,树龄短的有成人大腿粗细,树龄长的能达两人合抱。这些树长年疏于管理,差不多都长成缺少规矩的自由模样,郁郁葱葱地遮出一条深长的绿荫道。那时夏天的晚上,大人们吃过饭,就三三两两地聚堆到谁家的门前树下,或者自带板凳,或者干脆坐到路边的石头上,边挥舞着蒲扇驱赶凑热闹的蚊蝇,边唠叨着各自生活里的有意思光景。我们一群孩子则围着他们在门前门后、树前树后的一通疯跑,玩起藏猫猫、抓特务好不快活。到了冬天这条街完全成了我们的天下,待下过了一场雪再特意浇上些水,就变成了一条溜滑的冰道,每个家伙都会自制一个冰车,天天都滑得满身透湿,直到母亲喊上几遍“回家吃饭”才悻悻然地撤兵。当然,这条街上也有不好受的时候,那就是赶上阴天连雨,那一路的泥泞踩一脚能直接把人给粘住了。
    小村每户人家的院子都足够的大,院墙多取材于八角山上的青石打底,再码上五、七八的层红砖,约有一米二三的样子。从院墙边经过,谁家的院里有啥,房屋啥样都看得一清二楚。东家和西家的女人们经常隔着这道墙一面忙活手里的活计一面唠着闲嗑,有时一唠就可能半天,即不枯燥又省得乏味。小村里多数人家的院门都用几根破木头横七竖八地钉到一起,一般只起防范猪、鸡乱窜的作用,稍微讲究一点的人家才能修起个大门楼,别看样式粗糙却也挺威武。记得女儿三岁时的那次假期回家,我带她到邻居家串门,当我毫无顾忌地推开院门时,女儿惊异地问:“爸爸,你怎么不敲敲门就进?”我看着她的天真,开心地笑了。回到家我告诉她:“这里是老家,和咱们的城里不一样,你要想去谁家玩,直接进去就好了,用不着敲门的。”她更加惊异地问:“为什么呢?那样做不是很没礼貌吗?”我顿时无言以对,只能尽量做着解释:“这是咱们老家的淳朴风俗,不像咱们现在的城里人,因为多了那道门的封闭和隔绝,就没有了彼此的交往,所以感情才会越来越寡淡,人也就变得越来越孤独。”那时的女儿肯定听不懂,但我看到了她慢慢长大的过程懂得了这些话,因为自那以后的每一次回家,她都会和我一样,很随性地推开那一道道看似存在障碍的大门。同样也在每一次的假期到来之前她总会追问:“爸爸,咱们还回不回老家?啥时能回去?”
    小村的穷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表达得清楚,只记得那时的家家户户常常挂到嘴上的一句话是:“能吃上一顿饱饭死了也知足了。”说这样的话不是村里的人不够勤劳,不爱惜生命,而是这块土地我确实没看到过生长出富足。我们家的生活虽然也很拮据,但用村里人的话还是“一等户”,因为父亲当公家的老师能挣现钱,母亲也是能挣公分的民办教师,最不济每个月还有点商品粮供应,至少不像其它家庭那样每天都吃个半分饱还要有上顿没下顿。所以,村里所有的人家都来我们家借过钱、借过粮倒短,即使每次借得都不多,但要还上也得熬上个一年半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让我自懂事就对贫穷有着超强的恐惧感,父亲也经常会借着这个话题开展教育:“你要是不想和他们一样窝在农村受一辈子穷,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一条出路。”压力有时真是动力,我注定要逃出这个村子,就拼了命地往那条独木桥上挤,虽连续参加了两届高考,总算圆满地达成了逃出穷窝的初衷。记得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全村老少其乐其乐融融地来到我们家,有的挎着攒了很久的一筐鸡蛋,有的掏出皱皱巴巴的一匝十几元毛票,有的拎着两瓶子散酒,有的送来已经过了时的绿军包,相同的是他们的脸上都飘荡着羡慕的光泽。来给我们家道贺,听得最多的就是:“咱们村多少年没出过秀才了,你家这小子可真不含糊,将来有出息了可别把家里这帮人忘了。”背负着他们的艳羡,我飘飘然地踏出希望的一步,令人意外的是我竟能借着这一步跳进了省城的大门,又让村里人津津乐道了好一番。

02
  女儿上高中前的所有节假日,即使坐着绿皮火车奔波一天,我们也要赶回小村来住上两天。在家里陪母亲聊聊省城里的生活,省却她老人家的挂记。得空一定还要带上女儿到八角山上转转,到田间地头跑跑,认一认哪些是五谷杂粮,辨一辨溪边沟渠的青蒿野草。再不时领她串串前邻后居的门,见见儿时相熟的伙伴,然后叮嘱她:“别看这里现在破旧贫穷,这里可有生你、养你的根。别看咱们的城里光鲜亮丽,那些城里人的祖先也都曾经是田里生、田里长、田里养的农民。你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要学某些人的样子,瞧不起农村,看不上农民,人要存敬畏之心才对得起人这个字。”
  每一次回家,最喜欢在傍晚携妻带女地站到院子里数星星,吹着凉风,嗅着泥土的腥香给她们讲记忆里的某些旧事,兴起时还可能眉飞色舞地掏出点自己儿时的糗事。比如趁着夏天午睡光景,我偷偷站上吴婶家的墙头打人家的梨,结果掉进了猪圈,梨没打成还弄了一身的猪粪,被惊醒的吴婶臭骂一顿之后,还给洗净衣服再摘上一筐梨子送我回家。再比如孙二大爷每天晚上好坐在门口的石台上抽烟,我们几个淘气包在他要坐没坐的时候往他屁股底下扔两个蒺藜,看他扎得一下子跳起来,举着烟袋笑骂:“这几个小王八羔子……”我们撒欢地往树后跑。讲起这些,总会逗得她俩哈哈大笑,她俩有时也会故意地打断:“这样的事你都讲八十回了,能不能再讲点新鲜的?”
  每一次回家,最喜欢听到这句话:“唉呀,这不是老大(我在家排行)回来了嘛?啥时候下的车,能呆几天啊?没事就来家里玩。”从一踏进村子就重复地听到这句话,于我却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暖心。在他们的身边长大,我懂他们的境遇,他们也懂我出走的初衷。从他们黝黑、沧桑的脸上,我看出发自内心的关心和关爱,没有任何的虚伪、造作、冷漠和麻木的装饰。想一想这些年在省城里的挣扎,确实享受过为幻想、为物质、为名声、为待遇的点点满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深深感觉到心里的某些东西正在渐渐流失。锦衣玉食却食不甘味、灯红酒绿难掩心灵的荒芜、车水马龙带来的除是记忆上的日渐贫瘠,还有什么?带着这些矛盾有时忍不住哑然失笑,那时的希望和现在的想法竟如此大相竟庭,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人是不是都要有这样的经历?
  每一次回家,最喜欢独自走一走那条叫街的土路,虽然那条土路根本没法和省城宽阔、明亮、整洁、繁华的马路相比,但只要走上这条土路,自己的心就感觉到踏实平和,记忆里顿时扬起夏天的尘土,飘满秋天的落叶;也最喜欢吃着邻居的叔叔、大娘们送过来的蔬菜瓜果,听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唠叨:“小子!这样的东西你在城里吃不到,这是咱们家院里自己种的纯绿色东西。”四十多岁的人了,他们居然还叫着我“小子”;更喜欢吃过晚饭敞开院门,等那些一起长大的哥们、姐们来家里聊一聊过去的淘气事,给他们讲一点省城里的某些新鲜玩意。看着他们听我讲事的神情,若有所思的咂摸着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去当城里人的场景,明白了他们看我的眼神里,依然希望着我曾经的希望,期待着我曾经的期待,走着我曾经走过的路。
    然而,记忆中越是出现这样的喜欢,越有与现实对视的纠结,尤其最近几年的归来之后,每看一次就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慨叹:小村像极了母亲的脸,正日益被皱褶遮住光泽,那窄巷、那土墙、那老屋、那院落好似被遗忘进了时光的角落;村外,那条载满童年欢乐的小溪早已干涸成流石遍布的沙沟,那满眼的枯槁,像截断了生命营养的脐带,正被丑陋地曝光,被抛弃在印象的荒野;那片村边曾经生满野树、野果的乐园,而今不见了一棵果树,而变成了一个臭哄哄的垃圾场,很远就能听见苍蝇和蚊子的吵闹声,满眼都能看到它们挥舞着红色、黑色、蓝色、白色的塑料袋,发出占领者的狂笑;村子里的年轻人也都跟了我的脚步,一波又一波地逃离,只留下老人们守望着小村的没落和怀旧。为此我不止一次诘问:“三十几年光景,现实的小村已经解决了基本的温饱,贫困已不再是生活的噩梦,是什么原因让小村如此快速地没落?是什么转变让我的记忆被如此地践踏?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多、之痛的心殇呢?我的小村,什么时候才能还原我的记忆,让我的灵魂找到归宿?”

03
    女儿高中的三年,为了全力以赴准备高考,也为了看似的忙碌,我们放弃了所有的回家假期。母亲以完全理解的心态支持着我们。三年之中,我们每个假期都想接母亲来省城小住,她执拗地只在春节来过两次,而且勉强只住一周。她说:“你们家白天就我一个人太冷清,早晨听不到鸡叫,出门踩不到土地,还没有邻居们串门说话,实在不习惯,时间长了就上火,还是回到村里舒服。”我们似乎可以理解她的这种习惯,但她每次说出这话时都让我的回忆瞬间复活:“我们小村现在变成啥样了?”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临近,母亲很意外地提前打来电话:“丫头从北京回来不?她要是不回来你们俩就回家来呆两天吧,你三舅还要找你说点事,你们看看行不?”
    “怎么不行?只是回家、三舅?这两个字眼……”我琢磨着“找你说点事”这句话的后续余味。三舅当年是村里的会计,也因为穷才逃出了村子去城里做买卖。
“他找我能有啥事?”带着这个疑问坐上高铁,第一次感受到超级速度带来的惬意。坐在列车上,爱人望着车窗外飞速闪过的风景自言自语:“咱家终于通高铁了,这些年坐那种火车回家,我们遭了多少罪?”我无言以对。
    转眼间就进了家乡的小站,出站口,三舅笑吟吟地迎住我俩:“小子,这下回家痛快了吧?过去坐火车得磨蹭一天,现在就一个小时,有啥感觉?”
    “三舅,就你自己来接的?”爱人敢和三舅调皮。
    “啥意思,是不是感觉我自己来人来少了?难不成还得弄一帮子人搞个敲锣打鼓?”三舅的好开玩笑全村皆知。
坐进三舅的车,一溜烟地跑到了村口停下,车窗里,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放大。“这?是我们的小村吗?”
    村口的桥头,兀立着一幢青砖灰瓦的高大牌楼,“欢迎来到八角堡村”一条横幅醒目地告诉我:“没错!这就是我的小村。”
    顺路走,三舅手搭着我的肩头说:“小子,有点看怔了吧。不信你再往里走走,准会吓你一跳。”
    这条街我岂能不熟?那些粗粗细细的槐树、杨树和柳树在我的记忆永远茂盛着。村口的第一家是刘大爷家,他们家门口的老槐树据说有八十多岁了,比他的岁数还大,也是我们村的一个标志或者象征。这棵老树今天看起来更加的精神葱郁,昂首挺立,像在特意欢迎我一样。这条街我怎么又突然如此陌生?没有了土,没有了泥泞,全部铺上了柏油,虽说没有省城的宽阔,却比省城的显得幽静古朴。路两侧不见了家家户户的柴火垛和粪堆,而多了花坛和成排的路灯,早种的花有的刚刚打了骨朵,有的正迎风绽放。太阳能电池板在太阳下熠熠闪光,细细的灯杆上还挂着红色的灯笼。一家家临街的围墙不再是各自残缺,而连成一体,彻成统一的半透明青砖花墙。临街的房屋也完全改造成了仿古样式,掩映在绿荫之中,有一点江南园林的味道。
    我目不暇接地挨家辨认着:“这是吴婶家,猪圈不见了,多了几栋塑料大棚;这是李叔家,那棵杏树又结了不少的杏;边上这是孙二大爷家,哇!院里还停着一辆轿车……”爱人的眼睛比我瞪得还大,一脸疑惑地左找右看。
    “怎么样?小子,两三年没回来是不是都认不得了?”三舅跟在旁边得意洋洋。
    好不容易聚拢目光找见自家的大门口,原来的石头围墙和门楼已荡然无存,换成青砖灰瓦的仿古围墙和门楼,木制的大门、门环还没上色,看得出才竣工不久还没装修完痕迹。母亲正和几个人站在门口有说有笑,走近前才看清楚,是西院的胖三、东院的二成、还有前街的文山。“他们不是早就离开村子去城里打工了吗?今天——”
    一群人笑闹着一起拥进屋子,母亲张罗着沏茶倒水,三舅点着了一根香烟,喷着烟雾说:“小子,变化大不大?没吓着你吧。”
    “怎么能没吓着?到底什么情况?快和我说说。”我迫不及待地要知道答案。
    文山坐到我的对面说:“这才哪到哪。三舅,快和他说说,估计他听完下巴都得掉下来。”
    母亲在一旁插话:“儿子,要不是你三舅前年回来当书记,咱们村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前年?书记?三舅?”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文章。
    “你不是在城里做买卖吗?为啥想起来回来当书记呢?”我对三舅产生了新的兴趣。
    三舅满意不在乎地说:“对啊,你都问为啥了,我就告诉你。那些年你三舅因为穷怕了才跑出去做的买卖,虽说辛苦挣了点钱,可在外面总找不到家的感觉。在外面闯荡久了,总惦记着回家,这一点你一定也有感触。尤其看到外面人家的日子过得那么好,想到咱们这个村还是那个穷相,心里别提多不舒服了。老人们常讲叶落归根,我到了这把年纪也体会到了,就想着自己既然挣了点钱,何不拿着挣来的钱回村来和大伙一起做点真事呢?不能让咱这个村抽巴没了,也不枉这地方生我养我一回。”
    “三舅,靠你挣的那些钱就干了这么多事?”爱人的吃惊出乎意料。
    “嗨!我那点钱够干啥的,这不赶上国家政策好嘛。这小子知道,这几年,国家重视农村,提倡建设美丽乡村。我回村一选上村支书,第一件事就是向上级争取这项政策,没想到,上级还真照顾咱村,先是给钱修了路,安上路灯,又给修了文化广场和文化墙。我看到这些变化,觉得有这么好的政策,如果再不借力发展咱不是无能吗?就琢磨着准备搞一个产业。话说回来,想搞个产业也不是那么容易,何况咱村能搞个啥产业呢?思来想去我就找你孙二大爷商量,末了他告诉我,咱们村为啥叫八角村?就是因为八角山是个宝,过去那个年月不让咱搞,后来没人管了咱里人又不识这个宝。他说要能把八角山的宝挖出来,咱们村想不富都难。”三舅说得轻巧,好似蜻蜓点水。
    “咱八角山上有啥宝?我怎么不知道。”我的脑海里浮现着八角山的模样。
    “咱村的八角山上有梨园啊,记不记得那一片老梨树?”三舅的提醒让我想到了后山的那一大片梨园,小时候可没少和看园子的老宋头玩调虎离山。
    “我特意找到了专业部门来给咱鉴定,说咱们叫花盖梨的这一片,其实学名叫秋子梨,人家说咱们最老的梨树都有一百二十多年,快成活化石了。而且咱村这一片梨还是特殊品种,别处根本没有。后来人家帮咱找人弄了个什么国家地理标志,具体的我不说你们也明白了。这一下子就弄出了名,才招来你们省城的一个大老板来搞开发,他一来就相中了咱们这个村,说是要整体开发,打造一个旅游风情小镇。这不投了不少的钱才有了现在的样子,你刚刚看到的才是整个规划的开始。”
    “那,那条溪和那个垃圾场——”不等我说完,胖三接过话:“哥啊,你说的那条溪正在修。三舅研究了,要把山上的泉子给接下来,等环境再治理治理,将来一定有清水流下来,到那时小溪活了咱村就更美了。还有那个垃圾场,前年就搬走了,现在种的全是果树,省城的那个老板说,将来要做成城市的后花园和采摘区,咱们村家家入股,连你们家都在建民宿,搞旅游了。”
    “那你们几个也是和三舅一样回来的?”我所指什么他们清楚。二成点点头说:“过去太穷了,谁愿意在这儿呆一辈子?你考走了,我们几个也跑到城里打工,这些年在外面没少受人白眼,那滋味不好受。三舅刚一回来就给我们打电话,让我们跟他一块回村折腾,起初也没太想好,后来听说连省城里的老板都来了,我们有啥理由不回来?谁家里好好的还愿意上外面混。知道你这次回来,三舅说你在省城正好做农村方面的事情,认识的人又多,想让你帮着咱村争取争取,看看美丽乡村这个事还要怎么做才更符合国家政策。”
    “妈,那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一下?”我转头问母亲。她指了指三舅:“是他不让我说,非得要你回来吓一跳不可。”
    原来如此,我的心一阵一阵的热起来,小村好象突然年轻了一样映入我的眼帘,时空交错,过去和现在传递着交接棒,也传递着美好的梦想。
    那个下午,我喝了好多的酒竟然没有醉意。傍晚,扯上爱人,沿着那条新街径直走上了八角山。坐在暮霭之中,望着村庄的明灭灯火,淡淡的炊烟,呼吸着来自天地的清气,与静默的八角山促膝相望,一片繁星在头顶升起,那些曾经於堵在心的焦虑、无奈、疲惫和郁结一古脑地飘散到风里。

(图片由老唐拍摄)

评分

参与人数 1纹银 +300 收起 理由
白萌 + 3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共收到 0 元宝
打赏榜
暂无
暂无
暂无
4
暂无
--
5
暂无
--
6
暂无
--
7
暂无
--
5 喜欢就送朵鲜花吧,赠人鲜花,手留余香! 鲜花榜单
亲密认证10
鲜花(618) 鸡蛋(0)
发表于 2022-11-7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您所在的用户组(游客)暂无权限查看回复内容,请登录后查看。如需要注册请点击我要注册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亲密认证1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22-11-7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您所在的用户组(游客)暂无权限查看回复内容,请登录后查看。如需要注册请点击我要注册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亲密认证0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22-11-7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您所在的用户组(游客)暂无权限查看回复内容,请登录后查看。如需要注册请点击我要注册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亲密认证0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22-11-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您所在的用户组(游客)暂无权限查看回复内容,请登录后查看。如需要注册请点击我要注册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亲密认证0
鲜花(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您所在的用户组(游客)暂无权限查看回复内容,请登录后查看。如需要注册请点击我要注册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亲密认证0
鲜花(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您所在的用户组(游客)暂无权限查看回复内容,请登录后查看。如需要注册请点击我要注册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亲密认证0
鲜花(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您所在的用户组(游客)暂无权限查看回复内容,请登录后查看。如需要注册请点击我要注册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亲密认证0
鲜花(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您所在的用户组(游客)暂无权限查看回复内容,请登录后查看。如需要注册请点击我要注册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亲密认证3
鲜花(599) 鸡蛋(0)
发表于 2022-11-8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您所在的用户组(游客)暂无权限查看回复内容,请登录后查看。如需要注册请点击我要注册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下载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IOS客户端

快来加入我们吧!!

官方微信公众号

东篱雅苑QQ群
交流群:5210000
事务群:8000017
墨羽QQ:80006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陕ICP备19005721号 )|网站地图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手机版| 东篱雅苑

GMT+8, 2023-3-31 01:43